本報訊(記者 王好學)7月1日,開封廣播電視報以“南陽作家群,鄉土文學傳承人——楊維永小說中的鄉村振興故事”為題,專版評介了楊維永的小說作品。
河南社旗縣文聯、作協、南開南陽校友分會聯合在賒店古鎮山陜會館景區同?蜅Ee行了發行座談會。
來自省內外的評論家、作家、教授、學者及文學愛好者20多人通過線上線下參會,點評楊維永的小說創作。中國作協會員楊維永長期生活在農村,熟悉“三農”,他的鄉土小說側重書寫鄉村故事,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文化色彩。其他與會人員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對楊維永的小說創作進行了點評,希望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楊維永1979年7月參加中國大考,考過省定錄取線,未被大學錄取,二弟上高中,家貧供不起兩個人上高中,不能復讀再考錄,便回鄉務農,勞動之余開始創作,1986年9月考入南開大學中文系(函授部)學習畢業,1987年先后在《南陽日報》河南省《文藝百家報》發表兩篇小說處女作,并到縣文化館參加編纂《三套集成》和《縣志》工作,后轉正。2005年11月7日加入中國作協。
蘭州大學文學博士,鄭州師范學院副教授孔會俠,多年來致力于當代文學思潮和作家評論的研究,她認為:“在中國的文學版圖上,河南作家主要在鄉土文學方面的成就,占據重要地位。南陽的喬典運、周同賓、田中禾、周大新,周口的劉慶邦,洛陽的李準、閻連科、張宇,許昌的李佩甫,新鄉的劉震云……他們共同為新時期文學貢獻了中原不同地域的鄉村書寫。在河南作家中,又以南陽作家群最為龐大,其中有獨特風格者,人數眾多。生于1959年的楊維永老師,是其中之一。記憶中,楊老師聲音洪亮,一副來去匆急的狀態,渾身上下散發著似乎不會休止的熱情和力量?赡苷蛉绱,他才能在高考失利后,用幾十年的努力,一邊不斷考多種文憑,一邊不斷寫小說,以不懈的努力,最終積攢了可作為生命光陰之證的許多篇文字。讀楊老師的小說,塑造了多位鮮活生動的鄉村人物形象,敘述了許多可感可嘆的鄉村故事,讓我一下子就回到了童年,想起了自己親歷的一段時光。”
南開大學領導回信給楊維永:“你的來信和講述畢業后的進步與成就,讓我感到意外的驚喜和激動。我為南開成教學院有你這樣的作家而自豪。當閱讀了《歷史文化研究》中的《鄉村走出來的文學新人》,才了解你走過的艱辛歷程,貧苦的農村生活,不斷的挫折,但由于你堅持自己的理想,克服重重困難,頑強學習,筆耕不輟,在長期的創作過程中,終于走上了作家之路,讓人感動。寄來了多份材料,有的專門介紹你的文學生涯,有的專門訪問,青年導報和南開河南分會還聯合召開了楊維永小說創作研討會,這些都讓我感到欣慰,祝賀你在文學戰線上獲得了巨大成功。文學家要關心作品在社會上的影響,人民的評價,以便找到自己進一步提高的方向, 對于名和利要看得淡薄一些,這樣才能心態平靜,專心創作。你長期生活在農村、熟悉三農、熟悉生活,這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要向賈平凹、莫言這些著名作家學習,更上一層樓,?l表不發表沒有什么關系,編輯決定如何安排稿件,咱們要能理解,陳洪副校長已任天津市文聯主席,還主編《文學與文化》?,并經常外出講學。九五校慶。歡迎返校,渴望看到你近期的作品,不要忙于行政,放下寫作。祝你成功!家人安康!“
開封古都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寧富海、薛繼先評論道:“楊老師好,了解到您自學成才事跡后,特別感動,今天有很多青少年朋友,成了躺平的一代,很讓人痛惜,教育問題多如牛毛。
您的小說,我網上讀過一些,但手頭缺少紙質版。若您有合集,主要是(楊維永小說評論)專輯,請送我一本,供研讀。
周同賓散文之后,您的鄉土小說,在南陽作家群中必有一席之地。我看長春和您是顧問,辦得也不錯,主編電話給我,讓我學習下。等我對您了解多了,我寫個報告文學,也是一種傳承吧。
您的地址發我,我寄些東西過去,另外,網上有些對您的介紹,感覺不夠規范,比方說出生于何時何地,要以當時實際建制而言。
中國作協會員楊維永的鄉土小說很多鄉村振興故事,我覺得他首先是自學成才,勵志典型,對當下教育改革和青少年成長都有啟發,鄉土小說貼近三農,有助于破解當前一些地區在鄉村振興中,文化基因成色不足現象,鄉村振興中縣域經濟和文商旅如何破局是新命題,縣域的核心是鄉村,不是縣城,這會成為未來的基本走向,鄉土文學要服務縣域文化,而不是純文學的小圈子。”
點評嘉賓,河南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姜漢西說:“楊維永在自己的創作中充分發揮了地方性寫作在鄉土文學中的優勢,繼承了喬典運等老一輩南陽作家一貫的樸實自然的文風,與自己的寫作對象之間產生了統一的和諧關系。在新的歷史語境下,中國鄉村的命運通向何處,以及如何面對這種不可遏制的滾滾浪潮是楊維永新世紀以來創作的核心命題和方向,同時在藝術上也會更加成熟。”
河南藝術研究院院長焦敬周回信道:“維永先生:你好!大作及附信都收到了,也看了,謝謝你看了《武將》并對他的贊譽,我多年不寫小說了。關于《村鬼》這篇小說,我認真讀了一遍,(一般情況下我不看初審稿的),感覺你的文學功力尚好,是寫小說的料,也能夠寫出好小說,只是這篇作品不對《傳奇故事》的路,本刊主要是發故事,面對中低層文化讀者,嚴肅作品講究立意和寫法,往往是娓娓道來,節奏緩慢,即使很好的小說我刊也不便發表,象小說大家的東西我們都不敢約,望你認真研讀下我們的刊物,我們是重故事,重傳奇,不鋪墊不渲染。”
河南傳奇故事副主編王信軍說:“楊老師你好,《蘭和昌的故事》,看了兩遍,寫的挺好,文筆也好,因為蘭蘭好高騖遠辜負了昌的一片癡情,而最后落得個獨身一人,一直在農村務農,一朵鮮花過早的凋謝,而昌卻因此奮發學習,從而考上了省糧校,畢業后留在了省城,但卻永遠離不開世代生他養他的土地……載于《奔流》2016年第5期; 《中華文學選刊》主編謝欣對《蘭和昌的故事》評價:蘭和昌是同村人,同班同學,青梅竹馬。初中還沒畢業,兩人同時到本地糧庫工作。當大家都以為蘭和昌的婚姻大事已定的時候,蘭愛上了同單位一位更有文化的青年。昌受到刺激,埋頭苦讀,兩年后考上省糧食學校,畢業后留校,成了家,而蘭的愛遭到了對方拒絕。原來她只是單相思。從此蘭再未愛上過別人,一直單身。二十幾年過去,蘭和昌再次相遇。別有一番滋味,小說用很短的篇幅寫出了世事的無常、人生的陰陽差錯,呈現出較強的命運感。”
《中國藝術報、藝術家?分骶幵S項毅信中說:‘楊維永同志,您的大作收悉,謝謝您贈書給我,近日活多事冗,未能認真拜讀,只是粗略閱覽,但受益匪淺,已知您的文學功底之厚,敬業精神之可嘉。南陽人杰地靈,英雄輩出,自古至今,久經不衰,您能在工作之余創作不輟的本身就讓人敬佩,況已碩果頗豐乎?文學之路很苦,且漫長無邊,誠望能堅持不懈,走向極至。春節期間,將細心閱讀’然后在本報給予選發。順祝撰安。”
著名作家王大遂、韓小蕙、石英等也給予了楊維永很高的評論。
南陽青年作家郭清茹整理出楊維永小說創作42年作品研討會的評論集;青年作家、河南省作協會員、《躬耕》雜志廣告發行部主任王育潮專門對楊維永小說創作階段和研究論文進行了概述,期待楊維永小說創作更上一層樓,譽滿中原。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楊慶化,河南省文學院孫蓀、鄭彥英、何弘,河南大學文學院學者楊松岐,河南省文藝評論家理事孫曉磊,南陽市文藝評論家薛繼先,社旗縣文聯主席胡居凌,社旗縣作協主席張明重,作家、社旗縣旅游服務中心主任張東陽,社旗縣《宛東潮》主編巴志強,社旗縣《賒店春秋》主編魏從敬,社旗縣《大碼頭》主編趙靜、副主編王居坤,《社旗消息》副主編付宗申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建言獻策,對新時代鄉村振興中楊維永的小說創作寄予厚望。祝愿他今后的小說創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這次活動的舉行,無疑對疫情后的賒店文藝繁榮和文化旅游事業的恢復發展再鑄社旗文化名縣建設輝煌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郭建剛 魏從敬 付宗申 巴志強 祁義黨 王居坤 楊碩正)